岁月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。
鲸落
一鲸落,万物生,特别有意思。
像盘古,肉身成了大地一切的生机。
饼碎也是,掉了在地上,慢慢长出白菌,成了一个生态小点。
一堆细胞聚在一起,有使命,有目的的活着。
当他们洒落的时候,就成了一个个的小宇宙,不断转换,循环。
一堆有记忆和意识的细胞,是为生物,人也是。
当细胞们再次分解时,记忆听说去了一个叫阿卡西的地方。
意识去了哪,不知道。
可是生命会继续重聚,重新有了目的。
有人认为意识永远都在,只是那不是再我。
或许,那一直是我,一部分的我。
只是,连我自己不记得了。
举头
举头三尺有神明
低头七寸有手机
#庆中秋
已读不回
小时投稿到报馆,是用邮寄的:把文字写在稿纸,放进信封,贴上邮票,拿到邮局去。
这个过程是兢兢业业的,稿子到不到老编那里,除了靠邮政局给脸,据说开信封的小姐姐也掌管一半的生死大权。
如果祖先保佑,稿子真到了老编的桌上,投篮投刊,也生死不知。
我只能望穿秋水,天天翻报纸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。
所以那时候写稿的人,应该都很佛系,投出去的稿,当泼出去的水,哪日在报上突然看到,心头一热,有若突然遇见了迷途知返的孩子,感觉就是一个澎湃。
记得有一次我想打破这个熬人的流程,信封附一张回邮卡,邮票也贴上了,留言给老编:稿用不用,都给个回信吧。
结果等了三十几年(对,是年),到今天都没有收到回邮。
那应该是我人生的第一次,被已读不回。
三餐面包
我刚刚搬来吉隆波工作的时候,一个人住,懒得煮,又懒得出去吃,所以常常买面包放在家里,三餐面包,三几天就吃完,还是家庭装,超长一条那种。
有一次在柜台结账,一位安迪看到我的面包,不知道她怎么看得出,我一个人能干掉那条面包,突然跟柜台的老板感叹说:“我家一条小面包都吃不完,吃到发霉,还得丢掉。”
我用眼角余光扫了她一下,心中也很感慨:你试试三餐吃面包看看。
说真的,那时我每个月伙食开销,没有到马币 234.60,应该连一百也不到,当然,那是三十年前。
前阵子不是有个客工的午餐照疯传么?为了节省,该客工只吃一大碗白饭,加几片葱。我看了那画面,特别有感触,因为我那时吃面包,也常常配几片生葱,外加一抹妈蜜或者奶油,人间美味啊。
J-KOM 可以来访问我一下,如何一个月用少过两百大洋吃得健康。那个一包米,一只鸡,一支油,一板蛋,营养非常不均匀,别教坏人了。
我的家你的家
多年前,有次跟孩子聊天,不知道怎么就谈到西班牙语的 Micasa Sucasa (我的家,你的家;就是把我家当你家,别见外的意思)。
Casa 是家,Mi 是我,Su 是你,所以这句还挺好记的。
孩子表示没有听过。
我有点惊讶,说:“不可能啊,你们看的电影常常出现的。”
逸奇表示非常确定没有听过。
我脑里就出现一个画面:一个人物说这句话,在一部我说不出名字的电影中。
于是我就描绘那部电影:“有骷髅,有地狱,3D 动画…”
逸婷就说:“The book of life.”
是的,明明说的是死,不过戏的名字是活。
隔天把电影调出来,证明给逸奇看。
现在回想,奇怪我脑袋装了些什么,都是画面。
近年记忆差了,名字严重流失,往往要说一个人的名字,头脑只是“看到”那人的脸,说不出名字来。
如过有一天你遇见我,而我只是嗨一下就没有下文的话,不要奇怪,也不用在意,我从小到老,都是这样的,这跟记忆倒没有多大的关系。
#micasasucasa
水煮袋
最近看了几个用塑袋煮水的视频,想说:其实用纸袋煮水这种玩意由来已久,一直是“森林求生”的一种技巧——只是如果你困在森林里,有那一袋水,还是老老实实喝了,别搞什么塑袋煮水。
要解释其中的原理不难,你看核电站如何操作就知道了。
在核裂变的情况下,产生的热能不断把水变成蒸汽,推动涡轮发电,蒸汽冷却了就变成水,循环去冷却炉芯。
重点在于,核裂变是控制在一个微妙的状态下,不断的煮水。
如果水供停了,炉芯就会过热而溶溃(日本福岛事故)。
如果核裂失控,炉芯就会爆炸崩溃(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)。
只要水和火达到平衡,看似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了。
其实那只是日常。
我这样讲是不是很容易明白?
电脑有鬼
最近发生一件很奇怪的事情。
我有电脑 A,每天自动备份资料到电脑 B。
备份开始的时间在凌晨,一个小时内完成,然后送一个 email 通知我。
循环了很多年,一向相安无事。
可是上个星期四开始,我就没有收到 email 通知。
备份很重要,我就立刻“展开调查”。
调查结果是,备份完整,只是 email 通知没有发出。
如是几天,都是备份完成,email 不送。
于是我就特别加了一个“观察点”,放在 email 发送的那里,抓取所有的动静。
隔天备份报告 email 竟然恢复如常!
而观察点的回报:一切正常。
我头顶的乌鸦飞过了几轮,白眼也翻了几轮,只能说:电脑有鬼。
类似的事情,也不是第一次了。
如果你听过“观测者效应”,就大概明白,在物理的世界,你看的时候就有,你不看就没有。
用平常的话来说,就是上心一点,事情就会跟着你想要的轨迹发展。
我的电脑没有人工智能,可是却拥有人类爱偷鸡的性格,是不是很厉害?
#你赢了咯
#电脑有鬼
人工智能的可是
最近人工智能的消息甚嚣尘上,搞到人心惶惶:未来什么行业会消失掉,什么技能完全无用之地,什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,等等等等。
我记得电脑刚刚开始能输入中文时,也是一堆人说什么行业将被消失,什么技能将被淘汰。
捡铅字其实很辛苦,又很慢,淘汰就淘汰好了。
后来英文有了 spelling check,那个当校对的应该很惨了,很快就失业了。
今天 spelling check 到处都有,也不见得人人都在用——吊诡的是,当校对的人还是很多。
话说中文的错别字识别系统在哪?到现在“尽然”还是“竟然”都乱用了。
当然,ChatGPT 比这个 spelling check 强大很多,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,已经比九成九的人更加精通,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无疑。
可是——我总是感觉有一个“可是”在那里。
一种说不出,又懒得说的“可是”。
#but
#让子弹飞一回吧
#或许多几个月后你就明白我的可是感
海鲜
我参观水族馆基本是浪费门票,除了容易识别的,体型不像鱼类的鲨鱼、八爪鱼、螃蟹、水母、海龟之类,一般的鱼,看起来都像鱼。
跟父亲一起参观水族馆的时候,学多了一样差别:什么鱼比较好吃。
所以我很佩服那位在超市给海鲜打价的职员:明明都是一种“在胶袋的鱼”,他都知道打不同的价钱。
豚鱼中毒事件,势必引发一批海鲜识别的帖子,陆续推送。两个星期之后,人人都成变海鲜专家,人人都忘记叫水了。